新手育雏看这里 教你分辨鸽蛋与存放

2025-10-02 06:26:24.0   (1817次)  作者:清风养鸽人

在上一篇里,咱们搞懂了鸽蛋的形成、产蛋时间和前期准备,这一篇咱们重点解决新手最头疼的问题:遇到各种特殊鸽蛋该咋分辨?哪些蛋能孵雏?鸽蛋该怎么存放?学会这些,就能让每一枚优质鸽蛋都不浪费。

一、先分清:哪些鸽蛋能孵,哪些不能孵?

新手最容易犯的错,就是看到鸽蛋就想孵,其实不是所有鸽蛋都能孵出雏鸽,咱们得按类型分辨:

1.看产蛋枚数:正常2枚,特殊情况别强求

一对种鸽每次下2枚蛋是正常的,一年能产8对左右。但有时会遇到特殊情况:比如雌鸽只下1枚蛋就停了,这大多是两种原因——要么是刚开产的年轻雌鸽,生理还没适应,第二次产蛋就会正常下2枚;要么是雌鸽拆对重配后,心理不适应,下1枚就“罢工”,适应一段时间就好。还有老龄化的雌鸽,可能每次只下1枚小蛋,这种蛋就算能孵,雏鸽体质也偏弱。

偶尔也会有种鸽一次下4枚蛋,这大多是“双雌配对”——鸽子也会有“同性恋”,两羽雌鸽住一起会“假性交配”,之后都下蛋,但这4枚蛋都是无精卵,没法孵雏,只能拿来吃,别白费功夫去孵。

2.双黄蛋:看着大,其实没孵化价值

双黄蛋看着比普通蛋大,新手可能觉得“营养好”,其实大多不能孵。它分两种:一种是只下1枚蛋,里面有两个蛋黄,这是因为头蛋的蛋黄没按时移动,二蛋的蛋黄又提早形成,俩蛋黄凑一块了;另一种是下2枚蛋,其中1枚是双黄的。不管哪种,双黄蛋多数是无精卵,就算少数受精,也很难孵出健康雏鸽,建议直接放弃。

3.无精蛋vs死精蛋:学会“照蛋”分辨

想知道鸽蛋有没有精,新手可以学“照蛋”:等孵化3-4天时,把蛋拿到阳光下或强光下(比如手机手电筒)照一照,蛋壳上有细细血丝的就是有精蛋,没血丝的就是无精蛋。

这里要注意区分“死精蛋”:它不是本身没受精,而是鸽蛋存放太久、放得不当(比如横放),或者受了强烈震动,导致受精卵坏死,照蛋时也看不到血丝,同样不能孵。要是偶尔一窝有1枚无精蛋,不用慌,下一窝大概率会正常;但要是连续几窝都有无精蛋,就得检查雌鸽是不是生病、太胖,或者雄鸽精力不足。

4.软壳、薄壳、粗壳蛋:多是营养问题

新手常遇到软壳蛋(摸起来软乎乎的)、薄壳蛋(轻轻碰就容易破),这大多是缺钙导致的——雌鸽形成蛋壳时需要从血液里提取钙,要是钙不够,就会从自己骨骼里抽,抽不够就下软壳、薄壳蛋,这些蛋不能孵,还说明雌鸽需要补充钙(比如喂点贝壳粉、墨鱼骨)。

还有粗壳蛋(蛋壳表面凹凸不平),这是营养失调:要么是雌鸽吃了太多钙,要么是嗉囊里的砂粒太少,没法消化吸收营养。粗壳蛋会让雏鸽啄壳困难,就算孵出来也容易受伤,只有表面光滑、颜色白净的鸽蛋,才是最好的种蛋。

5.带粪蛋:分情况处理,别盲目孵

鸽蛋带粪很常见,新手别直接扔,先看情况:要是刚下出来就带粪,这是雌鸽的排泄系统和生殖系统控制不好,这种蛋别孵——蛋壳上有小孔,鸽粪里的病菌会钻进去,雏鸽难成形,就算孵出来体质也差,而且雌鸽可能感染了肠内型沙门氏菌,得赶紧隔离治疗;要是下蛋后在窠盘里沾到粪,先把窠盘里的粪清理干净,铺一层新草,再用湿布轻轻擦干净鸽蛋,还能继续孵。

二、鸽蛋存放技巧:细节决定孵化率

新手可能不知道,头蛋下出来后,不用马上让种鸽孵,反而要先取出来存放——这样等二蛋下出来后,再把两枚蛋一起放回去孵,能保证雏鸽同时出壳,不会出现“大鸽抢食、小鸽饿僵”的情况。存放时要注意这几点:

标号记录:取出头蛋后,用铅笔在蛋的两端写上种鸽品系、产蛋日期(比如“灰鸽-2025.5.1-头蛋”),字要轻写,别划破蛋壳,最好再做个书面记录,方便后续管理。

正确摆放:鸽蛋要竖着放,下面可以垫个口径比蛋端略大的瓶盖(比如矿泉水瓶盖),别横放——横放容易让蛋黄贴壳,影响孵化;而且每天要换一个方向放(比如今天大头朝上,明天小头朝上),防止蛋黄粘连。

轻拿轻放+控制时间:拿鸽蛋时一定要轻,别摔、别晃,不然容易死精或碎壳;存放时间要看气温,初春天冷,放3-5天没问题;初夏天热,最多放3天,放太久会影响孵化率。

三、小技巧:提前分辨鸽蛋性别

新手可能好奇:能不能提前知道鸽蛋孵出来是雌是雄?有人说“头蛋出雄、二蛋出雌”,有人说“长尖蛋出雄、圆蛋出雌”,这些都不太准。有经验的养鸽人常用“照蛋辨性别”:

等鸽蛋孵化3-5天,受精卵会“上绒”(蛋壳表面出现血丝),这时用强光照射,要是血丝又细又密,左右花纹不对称,大概率是雌性;要是血丝又粗又疏,左右花纹对称,大概率是雄性,准确率能到90%左右。不过鸽友们不用太执着于性别,只要雏鸽健康,后续好好养,都能有好表现。 


文章来源于网络